行政诉讼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法律制度。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南京全市基层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每年新收案件1900余件。2020年10月,南京市司法局与江北新区法院签署了《备忘录》,以“府院联动”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近3年来,江北新区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注重“抓前端、治未病”,推进行政审判理念现代化,通过布点、拉线、扩面、联网等具体举措,初步实现了“纠纷解决更快、诉讼成本更低、矛盾化解更彻底”的工作目标,一审服判息诉率从2021年的35.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44.1%,形成了协同、联动化解行政争议新格局。
跨区设立工作站点
在南京中心城区秦淮区太平巷18号院内,与该区行政复议中心相邻,有个以资深退休法官戴茹芳名字命名的“戴茹芳工作室”。2021年2月,江北新区法院在此成立全市首家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工作站,“戴茹芳工作室”也同时挂牌。
“戴茹芳工作室”四周墙上挂满了锦旗,其中一面绣着“年过花甲不忘初心、尽心竭力恪尽职守”,既醒目又贴切。“我在南京中院干了28年行政审判工作,退休后没多久,法院就聘我担任调解员专门从事行政调解工作,现在每天都忙忙碌碌停不下来。”戴茹芳说话语速平缓,却句句沉稳有力。
江北新区法院位于南京长江北岸,而这个在江南城区设立的工作点,经过几年的积累已颇有盛名,大量行政争议在此得以平息。“利用工作站和行政复议中心合署办公的便利,将调解关口向前延伸到行政复议之前,截至今年8月,秦淮区的行政复议案件收案量下降了两成多,且没有一起行政复议之后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受理涉及秦淮区的行政诉讼案件也下降了五成左右。”秦淮区司法局副局长吴国霞介绍。
每周三,江北新区法院会派专人将起诉到法院的行政诉讼案件,选择其中10多个案件卷宗分流到戴茹芳手上,法院还专门为戴茹芳配备了助理,化解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配合的,由秦淮区司法局牵头协调。化解成功的案件不再进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从源头上减少了行政争议数量。
化解类型化纠纷
有些行政争议类型化特征比较明显,据统计,江北新区法院涉公安的案件约占13%,许多是道路交通处罚案件。案件虽然比较简单,但罚款、扣分甚至吊销驾驶证等对当事人影响很大,行政机关应诉、答辩中消耗了大量行政成本。
“相当一部分案件可以通过沟通、释明化解争议。”江北新区法院副院长潘伟介绍,“当事人提起诉讼一般认为现场照片不能反映客观情况、违反交通法规事出有因、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还有的是对交通法规理解有误。通过在庭审中展示视频、照片并辅以交警的解释说明,当事人一般都能接受处罚;当事人确实有理的,交警部门也会实事求是地处理。”
织密联动网络